环球人物2025年8月第16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环球人物 2025年8月第16期

环球人物 (2025年8月第16期)

刊期:半月刊

《环球人物》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第一份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它以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强调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是追求新闻时效的政经类杂志,以高端人物报道为特色,反应全球时事热点话题,与同类杂志形成差异化竞争。《环球人物》关注高端,服务高端,读者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强。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梅洛尼将带领欧洲走向何方? 等

美国《时代》周刊梅洛尼将带领欧洲走向何方?“我的经历以及我在政府中的作为,有没有让你们联想到法西斯主义?你们真的(对我做的事情)感到担忧吗?”记者采访接近尾声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如此发问。与许多欧洲政客不同,梅洛尼没有大学学位,是个未婚母亲。2022年10月,她在极右翼势力的支持下当选意大利总理,引起部分西方领导人的担忧。如今,梅洛尼已成为欧洲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一方面,她批评全球化,强调意大利民...

《南京照相馆》,用真实捍卫历史正义

唯有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才能守住和平底线,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稳步前行。专栏作者任彦今年8月的第一个周末,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登上全球周末票房榜榜首。这部电影为何能触动亿万观众的心弦?《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暴行的真实影像。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底片时,被底片上的砍头、活埋、奸淫画面震惊。他冒死将这些照片做成相册,秘密保存。后来,相册辗转到了罗瑾...

恶意摆拍的利益链,当“斩”!

公众本是出于善良与同情关注一些短视频,但若屡屡受骗,就会对类似现象变得麻木冷漠,社会信任成本大幅增加。专栏作者崔传刚近来,网络短视频恶意摆拍现象愈演愈烈。先是有上海大爷捡LV包索要高额报酬的摆拍视频引发争议,后又出现假冒外卖小哥卖惨剧情,这些摆拍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对价值观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公众本是出于善良与同情关注一些短视频,但若屡屡受骗,就会对类似现象变得麻木冷漠,社会信任成本大幅增加。这...

陈嘉庚华侨华人抗战实录

陈嘉庚(1874年—1961年)。本期杂志封面图依据此照片,经过AI生成。

陈嘉庚,振臂一呼百万应

今年6月,《环球人物》记者听到一个传奇又动人的故事:抗战期间有一位“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南洋回国,在滇缅公路上开着卡车运输军用物资,直至负伤入院才被发现是女性。营救她的,也是这条路上的同伴,后来和她结为夫妻。他们夫妻和另外3200余名同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他们生长于南洋,有的家境殷实,有的工作稳定,因而熟悉汽车,驾驶技术好,能够在抢修通车的滇缅公路上应对翻越高山、峡谷,穿过急流、丛林的...

李月美,南侨机工“花木兰”

1939年2月,槟城机器行欢送回国服务机艺工程队一行32人,二排左六为李月美。李月美(1918年—1968年)又名李月眉,女,出生于槟城 (今属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原籍广东台山。1938年底加入槟城机器行回国服务机艺工程队,女扮男装参加滇缅公路运输工作。云南瑞丽的畹町,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小镇,也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终点的所在地。不久前,《环球人物》记者来到这里,走进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少...

陈昭藻,生死滇缅公路

陈昭藻(1900年—1987年)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人。16岁因家贫赴新加坡谋生,1939年响应号召,加入第二批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2025年8月,陈达娅在云南昆明家中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刘舒扬 / 摄)2025年,盛夏的昆明,凉爽依然。一栋居民楼掩映在层层树荫下,上楼,进门,书房门口一侧的墙边,并排立着两张照片。陈达娅坐在对面的藤椅上,和《环球人物》记者说话时,总不由自...

“这么一点点人,却怎么也打不垮”

许立(1905年—1971年)又名许经表、许敬诚,1905年出生于福建晋江,1925年辗转到菲律宾,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主席,组织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抗击日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2025年8月4日,许呈亮在采访中向《环球人物》记者展示父亲许立的老照片。(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8月初的北京,多雨溽热。75...

李林 唯一的华侨女游击队长

李林(1915年—1940年)福建漳州人,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回国后加入八路军。全民族抗战期间,创建雁北第八抗日游击支队并任队长兼政治主任,于1940年在第九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在福建厦门的集美中学校园内,有一座面海而立的雕像。雕像上的女子骑在马背上,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持枪。她身体前倾,神情坚毅,仿佛正冲锋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前线。今天,无数的学生从她身边匆匆走过,他们也许很难想象,这位从南洋...

“电波猎手”池步洲

池步洲(1908年—2003年)出生于福建闽清,后留学日本,1937年携日籍夫人回国投入抗战,从事破译密电工作,成功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身为池步洲的堂侄,池鲁生与这位传奇伯父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最久远的在1946年,当时不到10岁的池鲁生首次在福建老家见到了抗战胜利后回乡探亲的池步洲,此后便保持书信来往。“他是个大忙人,但办事细心、认真,他的回信是蝇头小字,规规矩矩,如今这些信我还锁在铁柜...

驼峰航线上的马氏兄弟

抗战期间,一架运输机正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间,曾盘旋着一条用生命铸就的天路——驼峰航线。二战期间,它与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齐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艰险的空中走廊。这条航线自印度阿萨姆邦向东延伸,全长1150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直抵中国云南和四川,沿线尽是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峰深谷,山峦起伏如驼峰耸立,因此得名驼峰航线。80多年前,一群年轻飞行员驾驶着额...

陈瑞钿,一日击落3架敌机

陈瑞钿(1913年—1997年)祖籍广东江门台山,出生于美国。1932年加入广东空军,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役,1945年飞越驼峰航线运送战时物资。1997年被美国表彰为二战王牌飞行员。1932年8月,一艘远洋客轮缓缓驶入上海港。19岁的陈瑞钿站在甲板上,身后是13位同样风华正茂的华裔青年。这些青年原本在美国过着优渥的生活,但听说祖国有难,便怀揣着“航空救国”的信念,千里迢迢归来。美国波特...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环球人物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