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2025年4月第4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教育家 2025年4月第4期

教育家 (2025年4月第4期)

刊期:月刊

《考试》杂志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考试》杂志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为原则,与考试大纲接轨,与高考复习同步,体现其权威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拆除“内卷”藩篱,回归教育本真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教育领域的“内卷”之风虽有所缓和,但社会对升学率的狂热追逐与教育短视化倾向仍未消除。当补习班广告依然占据街头巷尾,当家长群内仍弥漫着“抢跑焦虑”,我们不禁追问:教育究竟应走向何处?答案或许早已蕴藏在教育常识之中——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让教育回归滋养生命、成全个体的本真。“内卷”困局:一场违背规律的异化狂欢幼儿园搞“全脑开发”,小学追求“奥数通关”,中学还冒出“科研论文速成班...

教与学如何向“深”而行?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看似掌握了知识,却难以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课堂上热热闹闹,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却不见长……这背后,是以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方式进行的浅层学习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的困境。近年来,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发轫于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被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愈发受到关注并得到广泛实践。深度学习倡导...

当深度学习走进课堂:一线教师的困惑与探索

新一轮教育改革聚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理念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力图破解“教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迷茫”的“填鸭式”困局。部分教师和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让学生充分开展深度学习?如何在同一堂课中,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进行深度学习并从中获益?创建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期专题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深度学习理念...

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诉求

近年来,深度学习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上,成为教学领域的研究热题。但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深度学习还存在许多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从更难的题目入手,或将深度学习简单等同于一题多解、技术叠加等。为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正确理解深度学习概念并将之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本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以下议题的探讨。◎议题一:数智时代和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必须向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

例谈体现深度学习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

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落实课程育人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现课程教材研究所)于2013年底开始组织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在项目专家团队及实验区、校教师和教研员持续十年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组在理论方面总结了深度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即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提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该模型主要针对单元学习,包含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路径

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但部分群体 对于深度学习存在诸多误解,如深度学习就是难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就是好学习,等等。这些误解源于深度学习具有内隐性和复杂性,其状态与过程难以被有效观测和把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依据深度学习的标准和表现,较为客观地对深度学习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师生以主观经验模糊判断深度学习效果的问题。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的效果最...

落实核心素养,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通过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学习活动,结合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特有的学科方法,在完成具有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方法设计、实施、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反思学习过程,增强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课程深度学习的内涵表现信息...

在“学习单元”中落实地理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人类正迈入AI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寻求创新与变革之道。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导引中学地理教学从关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内容单元”转变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强调学习目标、情境、任务(活动)与评价的一体化的“学习单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成长。中学地理“学习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重塑关注学习者需求的教学观...

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在“好地方”办“好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尽责和社会的支持。扬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教育强市、在“好地方”办“好教育”为目标,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不断提升协同育人的专业化、网络化、协同化水平,凝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坚持“专业+”引领,绘细协同育人“愿景图”我们坚...

从“大先生”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理事长、名誉院长,光明教育家书院院长。主编《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等多部大型教育辞书,著有《顾明远文集》《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对话中国教育:未来教育创新的建议》等。近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推出了新作《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以亲历者视角勾勒出46位教育名家的精神群像。这些“...

王晓野:为乡村孩子绘制“红果果”的梦

“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手拿画笔,身旁有一群快乐的孩子。”——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王晓野说,如果画一幅自画像,一定要画这样的自己;如果描绘教育事业,一定要用红色。今年53岁的她依旧像孩子一样,能让想象力“起舞”,把童年的色彩留住。她的教育理想是“帮孩子找到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为此,她曾奔赴城市寻找答案,又回归山乡传递梦想。今年是她在乡村支教的第十个年头。她...

“育人”与“育分”如何平衡统一?

提问“育人”与“育分”如何统一,是长期以来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本位”的全新阶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育人”与“育分”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教师应该如何兼顾“育人”与“育分”,实现既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又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目标?——贵阳市南明区教师...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教育家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