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2025年3月第3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北京观察 2025年3月第3期

北京观察 (2025年3月第3期)

刊期:月刊

《北京观察》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论性综合期刊。刊物的宗旨是“立足政协、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读者对象是各级政协委员、中高级知识分子和关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各界群众。刊物内容以宣传报道政协履行职能的新实践和新成就、政协委员独特贡献与精彩人生为主,同时刊发文化随笔、文史杂谈等,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委员”,内容新颖、信息丰富。 《北京观察》坚持开放办刊原则,是一本集理论性、思想性、民主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刊物,是宣传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窗口。

资讯

北京市政协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调研考察 2月17日至21日,北京市政协考察团到内蒙古自治区就东西部协作相关工作进行调研考察。其间,召开京蒙政协主席联席会议2025年度第一次会议,总结交流去年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会上,京蒙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两地单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表示,在两地党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京蒙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拓展,京蒙政协组织认...

声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在应对国内外压力和面临的困难时,北京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清认为报告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细,报告关注国民经济发展,围绕“四个中心”,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二是实,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实干实绩。三是新,报告中许多提法新,展现了政府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

影像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在主席台就座。 摄影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摄影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

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要点

3月4日,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2024年主要工作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各项工...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一、2024年工作回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摄影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河山添锦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春风进万家,团结奋斗再谱发展新篇。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积极议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智慧和力量。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王沪...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贡献政协力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作,对今年整体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对于进一步凝聚共识,树立必胜信心决心,有着重大的意义。”3月7日晚,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在接受部分中央及市属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市政协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

适应新形势发展实际 加强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在202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

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京华大地

中国,这片孕育五千年文明的沃土,正以更宏阔的视野审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文化自信的当代答卷。如何让文化浸润城市肌理,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对话中焕新,要在赓续历史文脉与增强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出一条文明传承创新的国家路径。一是以历史人物雕塑为载体打造街巷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的脊梁。城市雕塑不仅是艺术品的陈列,更是民族精神的图腾,是民族文化基因的立体呈...

持续推进银发经济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但应运而生的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0年我国经济领域确定性很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中共二十大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正式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达302个。斯坦福大学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显示,中国在研发、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创新方面增长势头强劲,人工智能专利授权数量领先全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阶段,需要充分关注并着力解决以下短板和不足...

加快零碳园区示范及其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成2543家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这些园区覆盖了全国80%的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值,排放了全国31%左右的二氧化碳,它们既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控制对象。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党中央统筹全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部署。加快零碳园区建设,是破困局谋新局,助力经济绿色...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北京观察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