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报2025年3月第3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连环画报 2025年3月第3期

连环画报 (2025年3月第3期)

刊期:月刊

连环画报,一种刊登连环画的期刊,创刊于1951年,从1999年1月起,在新组建的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下,由原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连环画报》和由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主办的《中国连环画》两本月刊,合刊为新版的《连环画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连环画报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扶植和造就了众多连环画艺术家。

邦斯舅舅

吴冠英 水粉 1987年《邦斯舅舅》是19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邦斯舅舅既是一位音乐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十分狡黠贪婪,常常通过一些欺骗的手段来收藏古董。然而这些古董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甚至身边的人都想瓜分他的财产。他最后在疾病和痛苦中死去。1987年,吴冠英在广西支教期间,根据小说《邦斯舅舅》创作了同名连环画(全套共40幅,其中6幅彩色)。据画家回忆,“每当我看到这套连...

哪吒闹海(选载)

近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中国神话人物的关注。哪吒是中国著名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最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经典形象。描绘哪吒的连环画琳琅满目,本期《连环画报》刊载沈阳青年画家赵戟的新作《哪吒闹海》,供读者赏读。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单线白描形式创作,构图饱满,造型别致,刻画了哪吒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和叛逆者形象。1商纣时期,陈塘关总兵李靖有个三儿子名...

带阁楼的房子

《带阁楼的房子》是19世纪末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所写的短篇小说,表现了沙俄时期一位青年画家闲居外省,意外爱上隔壁庄园的姑娘,却因对方姐姐的干涉未能实现爱情的故事。1985年,画家吴冠英创作了同名连环画。我们从作品中的每一幅画都可以看出其精心的构图,画笔下天真烂漫的任尼雅,似乎代表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但又有着隐隐的哀伤。这部作品被收入《遇见 吴冠英》连环画集,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1这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我们都是神枪手:张桃芳(下)

上期提要:1951年,张桃芳应征入伍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彼时,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美军肆意侦察挑衅,志愿军遂采用冷枪冷炮战术应对。1952年9月入朝后,张桃芳起初打靶失利,却未气馁,经刻苦训练掌握独特射击技巧,成功入选冷枪队。1953年1月,他所在部队坚守597.9高地7号阵地。面对残酷战争,他决心凭借苦练的本领痛击敌人。22 1953年1月29日,张桃芳第一次走上狙击台。隐蔽、等待,像会呼吸的石头...

陈家沟传奇

《陈家沟传奇——太极拳传人陈正雷》最后一部内容是陈正雷初露锋芒,从一穷二白到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1978年至1983年间,他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屡获大奖,声名鹊起。在太极拳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他承担起责任,留下很多佳话。陈正雷将陈氏太极拳的发展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74 1978年10月,陈正雷应邀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这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武术盛会,他格外重视。75陈正雷出...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本连环画受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启发而创作,作者在歌词中表达了对祖国、故乡及父母的强烈思念。作品通过16幅画,诗意化地展现了这一关于爱与回忆的故事。该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连环画作品展。1父亲的草原宽广无边,马蹄声声回荡在心间,那是我童年的乐园,留下欢笑与无尽的思念。2草原的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岁月的尘埃,留下了歌,那是父亲教我唱的歌谣,在心头回荡,永不褪色。3母亲的河啊,温柔流淌,滋...

大运河传说:积水潭

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更串联起无数传奇的故事。积水潭,作为大运河漕运的关键节点,从低洼之地到繁华码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这里既有神秘的鸡狮石雕传说,也有郭守敬治水的伟大功绩。让我们走进这些故事,探寻大运河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1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域,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是皇家的“洗象池”。元代时...

航母姑娘

从草原到航母,再回归家乡,加德热拉・哈布力初心未改。她怀揣军旅梦,在辽宁舰勇担操舵重任。退役后,她积极传播爱国情怀,还回乡发展旅游业。面对困难,她以军人作风迎难而上。“航母姑娘”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尽显对家国的热爱。1 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塔斯特村,萨吾尔山像一位沉默而坚毅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脚下这片草原。加德热拉·哈布力出生在这片草原上的一个牧民家庭,这里骏马嘶鸣,牧歌悠扬,蓝天白云,绿...

难忘冻柿子

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60年代,为了梦想,有人摸黑奔波、辛苦叫卖。寒夜的吆喝、亲人的牵挂、劳动的汗水,都是生活的滋味。那时候的艰难与温暖,早已刻进岁月。如今再忆,满是感慨。1那是20世纪60年代,我还在上学。当时如果哪家有一辆自行车,可以说是进入小康的标志。当看到有的同学骑着自行车上学时,我羡慕得不得了。2那时我家经济比较困难,如何能实现我拥有自行车的梦想?我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寒假靠卖冻柿子赚钱的...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连环画报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