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2025年3月第3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对外传播 2025年3月第3期

对外传播 (2025年3月第3期)

刊期:月刊

《对外传播》原名《对外大传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是我国唯一一本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中央刊物,也是各级政府官员研究和制订地方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参考。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要求,《对外传播》 杂志于2009年1期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杂志紧紧抓住“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深入关注新时期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追踪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最新变化,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对外

重点导读

计算国际传播的发展态势与应用策略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国际传播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博弈、舆论操控、认知攻防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国际传播在智能时代的范式创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加持下,计算国际传播日益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舆论操控自主化、战略传播精准化的发展态势,不断改变世界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生态。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基于对国际受众信息数据的集成与处理,积极开...

跨界与融通:计算国际传播的发展特征及未来进路

【内容提要】计算国际传播推动了国际传播在智能时代的范式创新。本文对近年来国内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特征进行全面梳理,指出数据驱动、实践助推、政策导向和跨界融通成为当下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四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进一步融合技术与传播、理论与实践推动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路。【关键词】计算国际传播 数据驱动 跨界融通 一、引言第四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环境和人类的数字化生存状态。...

以国际受众为中心:计算国际传播的理念迭代、应用路径与潜在风险

【内容提要】目前,国际传播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话语权的重要空间。国际传播实践亟待提质增效,国际传播研究也存在着方法论层面的显著矛盾。系统性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方案,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套崭新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计算传播正为国际传播工作带来更多可能性。本文认为,以国际受众为中心,计算国际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核心理念,基于对国际受众信息数据的集成与...

计算国际传播:全球舆论的智能重构

【内容提要】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传统与新兴风险交织的“巴尼”(BANI)状态下,计算国际传播成为关键领域。总结分析计算国际传播的发展态势,其呈现出算法分发与身份政治合谋、平台规则定义权成为关键、国际传播主体智能化的趋势。同时,计算国际传播存在数据安全隐患与媒体武器化、技术鸿沟下的偏见衍生等问题。为了应对国际传播领域的各类风险挑战,计算国际传播应在全球风险的数字治理、传播效果的智能化洞察和推动跨文化...

计算国际传播的演进态势与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国际传播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博弈、舆论操控、认知攻防等各个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关注、抢先发展、重点布局的重要战略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加持下,计算国际传播日益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舆论操控自主化、战略传播精准化的发展态势,深刻改变世界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生态。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必须着眼计算传播这一新特点趋势,强化“技术+”理念搞好规划部署,适应受众...

计算赋能国际传播:认知传播与战略博弈的技术革新

【内容提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传播格局正经历深刻的计算化转型。本文从计算传播技术视角,分析其对国际认知传播与战略博弈的影响。当前,认知传播已成为精准传播的核心动力,通过隐蔽传播和公开传播两条路径,实现对受众认知的精准塑造。在此过程中,计算宣传与认知博弈成为信息主权背后的关键战略博弈领域,各国在算法、数据、平台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

计算国际传播:创新逻辑、应用前景与发展目标

【内容提要】计算国际传播是计算传播与国际传播融合的新兴范式,旨在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更丰富的学理支撑。本文探讨了计算国际传播的创新逻辑、应用前景与发展目标等学科性问题。计算国际传播的创新逻辑体现在多国别比较、多模态分析、评估机制与精准叙事构建等方面。在应用前景上,计算国际传播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个维度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未来,计算国际传播应以精准传播为概念内核构建基础理论,积极...

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借助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对既有国际传播研究中涉及“计算”的学术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三种关于“计算”的学术话语框架,即以计算宣传为经验对象的“进攻-防御”框架,以计算方法为主要观照的“突破-革新”框架,以算法、算力和数据为核心资源的“发展-竞争”框架。本文认为,计算国际传播应当在理论层面充分观照计算范式对国际传播理论的整体性意义,在伦理层面彻底区分计算国际传播与计算宣传的不同规范...

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实践探索

【内容提要】弥补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短板,破解国际社会对华认知关键难题,是“道中华”民族外宣品牌创办的初衷。面对全球涉民族舆论格局的不平等,中西民族理论不同导致的认知偏差,“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歧视心理以及错误民族观、历史观蛊惑人心等一系列挑战,“道中华”从民族外宣内容体系构建、“普通大众+关键少数”渠道建设、民族主题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通过问题导向、学媒结合、以文化人、中话西说等...

互鉴与重塑:非虚构写作的跨文化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

【内容提要】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跨文体、跨学科和跨媒介的创作实践,掀起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叙事风潮,并于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201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文纪实”系列丛书,成为国内首套非虚构写作的开放性丛书。“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从西方看待中国的视角出发,着眼于发现和呈现他者眼中的中国,启迪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眼界。本文选取“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为研究对象,聚焦非虚构写作的跨文化叙事实践,探...

用融通中外“四个维度”讲好中国故事

【内容提要】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让中国故事讲得好、传得开、被信服,要用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讲故事。本文基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近年来开展国际传播的实践,提出通过展示“美感”实现“跨圈传播”、依托“情感”力求“共鸣传播”、培养“语感”讲好“中国故事”、借助“好感”传递“中国形象”等融通中外的“四个维度”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关键词】国际传播 主流媒体 表达方式 中国故事习...

“央地协同”: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系统化建设路径

【内容提要】本文关注全国“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针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主体性地位确立情况、平台型发展模式及资源集聚路径展开调研,并就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供整体解决思路,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中央媒体牵头建构国际传播主体数字化协同体系,布局国际传播数智创新平台,打造国际传播跨界型资源集群,促进中央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同频共振、联动互补,实现“中央-地方”...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对外传播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