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5年2-3月合刊-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5年2-3月合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5年2-3月合刊)

刊期:月刊

在经济和信息化这个独特的领域里,本刊拥有独到见解、观点和思想;在中国新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本刊以专业能力,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力求成为一本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专业杂志,成为推动中国新经济发展第一读本。《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读者主要覆盖以下四个群体:全国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各行业学协会和研究咨询机构、重点企业。

AI赋能“双链”协同与构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赵俊湦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通过智能优化、数据驱动、创新融合和生态协同等路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效率,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与适应性,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跨部门和跨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供应链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强调人工智能(AI...

DeepSeek现象解析:2025年AI大模型发展趋势前瞻

韦斗斗 北京寻思互动公司从当下来看,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算力、模型中的部分环节掣肘,但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模型的定向蒸馏,比如数据体系的构建,再比如生态体系中各方利益的交叉配合等,这早已不仅是一道技术命题,而更是一个行业向上的产业命题。不过,能肯定的是,2025 年中国 AI 大模型的产业潮水必然汹涌澎湃,势不可挡。DeepSeek 的出现,仿佛逐渐为 AI 的落地应用勾勒...

具身智能引领工业新变革

近年来具身智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受到高度关注,它打破传统AI的局限,赋予智能体在真实物理环境中感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但目前其发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对具身智能的发展热潮,企业在积极投身其中的同时,也需保持审慎态度,理性地评估潜在风险,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具身智能的实体可以是各类机器人、机床、生产设备、硬件产品等。这些实体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到更高层级,例如多个智能实体组合形成生产线、工厂、供应链和产...

具身智能:开启AI与物理世界交互新纪元

黄菊锋 武汉制信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具身智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受到高度关注,它打破传统AI的局限,赋予智能体在真实物理环境中感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但目前其发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对具身智能的发展热潮,企业在积极投身其中的同时,也需保持审慎态度,理性地评估潜在风险,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2024年3月,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其与OpenAI 合作...

AI大模型加持下具身智能开启智能制造升级新篇章

楚欣 上海焉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具身智能的实体可以是各类机器人、机床、生产设备、硬件产品等。这些实体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到更高层级,例如多个智能实体组合形成生产线、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构建起智能制造中自下而上的智能协作实体。具身智能的概念最早由阿兰·图灵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指机器能够自主地与环境(如人类)交互,感知、决策、计划、行动并拥有执行能力。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AI)的终极形式...

从人机协同到无人工厂:具身智能的工业应用展望

周倩 本刊特约撰稿人2025年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迈向工厂的关键转折点,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初期,与人类共处同一生产环境,重点解决人机协同问题;中期,实现更高效智能的人机协作,但仍附属于人类操作;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人类逐渐淡出生产一线,“无人工厂”成为现实。这一进程预示着工业数智化的未来方向,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重塑制造业格局中的巨大潜力。具身智能就是把AI加载到有行动能力的实体机器人身上,...

技术融合推动具身智能走进现实

庞会荣 独立撰稿人随着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具身智能技术未来会与更多新兴技术相融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为工业领域的更高水平发展带来创新机遇。具身智能是一种基于物理实体的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环境感知、信息认知、自主决策以及采取行动,并不断从经验反馈中实现智能的增长和行动的自适应。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强调智能体通过物理的身体与所处环境进行交互,进而实...

以AI重新定义互联网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AI 如同一场风暴,席卷着互联网的每一处角落,已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应用生态。从智能搜索的精准推送贴合用户需求,到内容创作AI助理生成图片视频,这些变革意味着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集合地,而是能深度理解并服务用户的智能生态。未来十年将是AI重塑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在过去30年互联网已从“全功能接入”...

完善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生物制造产业

陆安静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近来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中试平台进行工艺优化和生产放大验证,导致企业很难跨越从实验室成果到规模化量产的“死亡谷”。中试平台建设既是关系到生物制造初创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抢占大国博弈制高点的大事。生物制造是利用具有特定代谢转化功能的微生物、细胞、酶等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

江苏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增势强劲

钱湘英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刘 丽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统计局近年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展现出强劲的规模扩张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业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各领域发展状况各具特点,同时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布局差异,产业集聚效应和集群发展模式在不同区域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全球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江苏省该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地位关键。...

深化国家级物联网集群培育的无锡模式

张淑贤 中国(无锡)物联网研究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亚飞 烟台南山学院无锡立足物联网产业优势,深化培育集群式发展,在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集群服务网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卓有成效,为我国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锡样本”。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无锡立足物联网产业优势,深化培育集群式发展,在健全产业创新体系、优化集群服...

“物联网之都”的探索与启示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无锡实现了从探索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也必将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发展潮流,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当前,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融入生活、赋能千行百业,并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各国争夺的产业制高点。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早布局、早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发展新模...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