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之友2025年9月第9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摄影之友 2025年9月第9期

摄影之友 (2025年9月第9期)

刊期:月刊

《摄影之友》创刊于1985年, 是全国公开发行的, 与国际潮流接轨的一本大16开全彩版专业摄影刊物。是服务于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月刊杂志。本着从爱好者实际需要出发的宗旨, 追踪影像生活的潮流动态, 评测琳琅满目的影像产品, 剖析影像创作理念, 目前发行量已达35万册, 居国内影像媒体发行量之首, 并多次跻身各大期刊销售榜, 是全国唯一上榜的摄影刊物。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终于可以高喊“胶片复兴”了吗?

刘东《摄影之友》总编辑在数字高速迭代、图像即流量的大潮中,胶片摄影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新生。2025 年,胶片摄影的经久情怀与审美诉求,带来了几十年来从未掀起过的热烈关注。经典品牌与新玩家、黑白与彩卷、老机与新机,交织成胶片复兴广阔的画面。今年正值徕卡诞生 100 周年。作为 35mm 底片之父,徕卡在 1925 年首开先河,定义了现代摄影的语言。为此,徕卡于今年 6 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 35mm ...

欧洲航天局首次制造人工日全食

你可能在地球上看过日全食,但你是否想象过:未来,科学家可以随时随地“制造”日全食?这不是科幻,而是真实发生在太空的壮举。近日,欧洲航天局(ESA)用两颗卫星成功在太空中制造出史上首场人工日全食,并拍下令人惊叹的日冕影像。这一前所未有的任务,不仅让人类首次摆脱地球天气与时间限制,还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太阳研究突破。Proba-3 的 ASPIICS 观测到的日冕,图片来源:ESA/Proba-3/ASP...

国际空间站穿越太阳耀斑的“一生难得”瞬间

2025年6月,一个注定被载入天文摄影史册的瞬间发生了。当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约28000千米的速度飞掠太阳表面时,太阳也正迸发出一场耀眼的耀斑。而在地球上,美国摄影师安德鲁·麦卡锡用镜头精准捕捉到了这一罕见的交会画面——这或许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张将国际空间站和太阳耀斑同时定格在同一帧中的照片。对麦卡锡来说,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段与热浪、设备、时间赛跑的摄影冒险,也是一场关于文明与宇宙的深层对...

从258英里高空拍下飓风闪电震撼画面

当一级飓风“埃里克”横扫墨西哥南部太平洋沿岸时,国际空间站上的NASA宇航员正漂浮在258英里(约415.21千米)的高空,静静注视着这场剧烈风暴。在这一刻,大气翻滚,电光划破夜空,一束闪电在飓风内部绽放。这一壮观景象被用尼康Z9和200mmF2镜头精准捕捉,成为地球气候剧变的视觉见证。闪电照亮了飓风埃里克,形成了一张独特的照片2025年6月,一场名为“埃里克”的一级飓风登陆墨西哥恰帕斯州南部,带...

最后一瞥:一只田鼠的绝境瞬间,引爆摄影圈

它不过是无数田野间小小生命中的一员,但在被掠走的瞬间,它成了全球目光的焦点。近日,野生动物摄影师沙鲁·卢拍下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只田鼠在白尾鸢爪下挣扎,那惊恐的双眼,仿佛正穿透镜头,直击人心。这是生与死的对视,是自然最冷峻又最坦率的展示,而摄影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此。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某个清晨,摄影师沙鲁·卢(ShaluLu)正在观察一对白尾鸢在空中飞翔。当其中一只成年雄性鸢俯冲而下时,他本...

他用一生收藏了好莱坞的光影

2500余张亲笔签名的明星肖像照片,即将在英国Ewbanks拍卖行登场。这些照片横跨一个世纪的好莱坞黄金年代,从卓别林到哈里森·福特,从玛琳·黛德丽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每一张都带着一段手写的记忆,讲述着一个叫埃里克·布斯的收藏家,如何用60余年时间,追逐他对光影与明星的痴迷。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签名的拍卖,更是一位影像猎人写给影史的情书。在照片成为商品之前,它们首先是回忆的容器。7 月下旬,一场横跨...

从壁橱走向聚光灯

一本尘封于马里兰州壁橱中的19世纪摄影书近日重见天日,将于近期在伦敦罗斯伯里拍卖行登台亮相。这本由彼得·亨利·爱默生创作、被誉为世界第一本“咖啡桌摄影集”的《诺福克湖区的生活与风景》,不仅是一部艺术与技术融合的里程碑,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最初形态与意义。预计成交价将高达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8.5万元)。这本书的发现,仿佛一段被时间遗忘的图像诗篇被再次唤醒。从马里兰壁橱到伦敦拍卖行在...

电影中的摄影大师

摄影的本质是“观看的艺术”,而电影作为动态影像的载体,既是对摄影技术的延伸,也是对视觉思维的拓展。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观影不仅是审美积累的过程,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纪录片中学习大师的技法,在传记中感受摄影师的灵魂,通过剧情片反思影像与现实的边界。以下片单以三大类别为脉络,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大学纪录片类从工具到语言《摄影大师课》《摄影大师课》(Masters of Pho...

黑白或彩色,依然是个问题!

在摄影的发展长河中,黑白与彩色从不是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一种关于审美取向、情感表达与时代精神的深刻抉择。有人一生坚守黑白的克制与诗意,有人痴迷于色彩的张扬与魔力,也有人在两者之间自由游走,寻找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从“正统”的黑白到“叛逆”的彩色,摄影师的选择不仅关乎影像本身,更映照着他们对现实与自我表达的理解与热爱。黑白也好,彩色也罢,最重要的,是那份由心而发的坚持与热情。1974年,查尔斯顿,邦...

大敦煌

PART 1山河造敦煌祁连山的冰川和雪山融水汇聚形成了党河,党河又在干旱荒芜的戈壁上孕育了敦煌。《大敦煌:一部山川地理、古往今来的敦煌路书》是一部突破传统视角,以“时空地理”为核心,全面呈现敦煌的地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综合性作品。不同于以往多聚焦于敦煌石窟的著作,这本书以更宽广的视野,勾勒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敦煌图景。它不仅展现了敦煌石窟的艺术之美,更深入探讨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枢纽的地理重要性...

山河造敦煌

冰雪覆盖的祁连山脉图中上方是祁连山脉,下方是走廊北山,两条山系夹峙的中间地带是地势相对平缓的戈壁,这就是东起武威、西达敦煌的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冰川和雪山融水汇聚形成了党河,党河又在干旱荒芜的戈壁上孕育了敦煌。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全长390千米。它是疏勒河的第一大支流。党河源出祁连山冰川群,自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乡西北流向党河口,由此折向东北,在敦煌市区以北50千米处的土窑墩汇入疏勒河。敦煌郡...

戈壁沙漠包敦煌

按照中国气象局对全国气候区划制定的指标和分类系统,敦煌与南疆盆地及吐鲁番、哈密一并划入暖温带干旱区。它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多风沙天气。根据2008年版《敦煌志》的记载,1954—1980年敦煌平均每年有风的日数为109天,大风日数为15.4天,大风日数以5月为最多。戈壁、沙漠里点缀着盆地、谷地,以及珍贵的泉水和植物,因此,才有了动物,有了人类活动——有了古往今来的丝绸之路。敦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摄影之友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