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2025年9月第9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大江南北 2025年9月第9期

大江南北 (2025年9月第9期)

刊期:月刊

《大江南北》月刊杂志,是一本文史类综合性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宣传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编辑方针是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包括一场举世关注、气势恢宏、振奋人心的盛大阅兵式。80年前的日本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回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伟历史画卷,中国抗战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中的不朽丰碑。9月3日,承载的不仅是日本投降这一历史...

新四军是华中人民的钢铁长城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新四军的成长历程和历史功绩,对厘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故事,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担当,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新四军在抗日高潮中诞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淞沪抗战打得难分难解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军委会为了安定后方,以便从南方各省调集更多的部...

黄知真对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贡献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长河中,黄知真的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这片红色大地上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工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入调研,形成三北地委新思路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及上虞县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坚持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浙东抗日根据地从我党领导下的浦东部...

烽火硝烟中的生命守护

在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艰难岁月里,苏北大地不仅遭受日军的侵略,还面临严重的疫病威胁,黑热病肆虐横行,给当地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新四军在与日伪顽殊死斗争的同时,毅然承担起救治病患、防控疫病的艰巨任务,用行动践行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坚定信念,书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黑热病阴霾笼罩苏北大地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它通过白蛉叮咬传播,患者常出现发热腹泻、消瘦贫血、肝脾肿大、腹部隆起...

泗阳血泪:侵华日军暴行实录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39年2月底,泗阳县城沦陷。从此,这座充满烟火气的苏北小城,坠入长达6年半的黑暗深渊。日寇铁蹄所到之处,无数村庄被焚毁、百姓被屠杀。日寇的暴行惨绝人寰,罄竹难书!里仁集的血色开端1938年5月初的一天,里仁集的百姓正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一声尖锐的呼啸划破天际,日军的轰炸机像一群恶鹫般俯冲而下,炸弹拖着长长的尾焰砸向里仁集。顷刻间,爆炸声震耳欲聋,浓烟滚滚升...

延令峥嵘忆翘楚

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江苏泰兴(别称延令)曾涌现出一批立党为公、披胆为民、敢于斗争、踔厉奋斗的县委好书记。他们为泰兴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永远值得铭记和颂扬。泰兴党组织的奠基者:沈毅沈毅,1900年1月出生于泰州市郊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他南下广东,投身国民革命。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泰州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到泰兴后,沈毅把宣传马列主义和创建党的组织作...

邹韬奋在大丰

邹韬奋邹韬奋是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新闻记者。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愤然辞去国民党参政员,从重庆出走香港。日军占领香港后,他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经广东东江、湖北武汉,转至上海。在沈灶周边地区参访1942年11月22日,邹韬奋化名季晋卿,由上海地下党组织护送,来到他向往已久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又辗转来到当时苏中行署机关驻地——台北县(现盐城市大丰区)沈灶丁家尖。...

吕惠生与皖江抗日根据地水利工程建设

吕惠生,1903 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今无为市),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无为从事教育工作。上世纪30年代后,他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逐渐失望,最终于1936年退出国民党。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立场越来越倾向于共产党、新四军。1942年4月,吕惠生奉命调任无为(时为新四军第7师司令部驻地)县长,负责组建无为县民主政府。7月,新成立的皖中参议会决定在无为...

奋斗一生的老兵郑士友

郑士友,1918年12月出生于泰县姜南区时庄乡孔元村一户贫困家庭。他父母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他大姐因家庭贫困一路乞讨到上海后,嫁给一个从姜堰白米去上海打工的工人;二姐从小就被送给本村周家当童养媳,后来患麻风病,不久去世了。郑士友上不起学,从小就放牛、打猪草,由于饱受饥寒,长得又瘦又矮。从16岁起,郑士友就只身前往上海柳营路投靠大姐,后来在上海、黄桥、泰州、江都等地流浪、乞讨,过着露宿街头、有一顿没一...

『火箭人』王永志:一生干了三件事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 王永志(前排)与杨利伟(后中)等航天员合影自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入驻中国空间站以来,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毕生付出,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王永志是我国...

勿忘抗战历史 共筑和平未来

▲ 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校长焦卉向王友传颁发“大思政校外辅导员”聘书▲ 王友传为红领巾宣讲团的孩子们作“讲好红色故事,争做强国少年”红色宣讲5 月26日,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举行“勿忘抗战历史 共筑和平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泰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副秘书长、泰州市老教师讲师团成员王友传受邀出席活动,校长焦卉为其颁发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大...

一次跨越年龄的红色传承之旅

▲ 红色之旅成员出发前合影史根银在天安门广场为孩子们讲革命传统七一前夕,一支由泰州市胡庄镇史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83岁银发长者与泰州市高港区实验小学的2名9岁中华小志愿者等9人组成的特殊队伍踏上北京,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圆梦之旅,以老少牵手的方式谱写红色传承新篇章。两年前,史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史纪生老人在明珠朗读直播间做节目时,表达了老少牵手进京传承红色薪火的心愿,这个心愿在今年七一前终于得以实现...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大江南北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