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2025年9月第9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教育家 2025年9月第9期

教育家 (2025年9月第9期)

刊期:月刊

本杂志是《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周刊、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有关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论学习、实施情况研究;国内各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课题科研成果;教育管理、师资建设、从教体会以及其他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各类话题。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汇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王红霞北京市健翔学校校长教育不是彼此凝望,而是看向相同的远方。面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应看见差异、理解差异、解密差异,以多元视角搭建成长阶梯,让每个不同的生命都能与世界温柔相拥。站在新学期的起点上,愿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重新出发,以教育情怀润泽心灵,以育人智慧因材施教,丰富特殊孩子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像花园里的花一样“独特绽放”。莫亚群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今秋,我们的“光彩...

未来教师,是善用数智技术自我赋能的“人师”

在2024年达沃斯论坛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预言:“未来5到10年医生、教师要被AI取代。”其实,更早的2017年,英国教育家、白金汉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原副校长安东尼·塞尔登(Anthony Seldon)也提出过类似预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内取代真人教师的大部分职能。这些预言看似有些耸人听闻,但在现实生活中,AI教师的确已经出现在课堂中——北京某重点...

给一束光,照亮休学青少年重返校园之路

当下,青少年因情绪障碍、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等问题选择休学的现象日益凸显。前不久,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冬梅就在“一席”演讲中,以一个辍学生母亲的身份,分享了儿子休学、复学失败的真实经历,引发不小的讨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休学青少年这一群体。除赵冬梅的发声外,去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和青少年抑郁支持平台“渡过”联合发布的《2024年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

从休学到复学:一场披荆斩棘的突围

与董玉红医生初次取得联系时,她正在接诊一位休学儿童。作为河南省三门峡市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董玉红自2023年起已接诊近800名休学的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接触两位,其中年龄最小的仅7岁。据她介绍,在这些休学案例里,1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13.9%。这一数据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青少年抑郁支持平台“渡过”联合发布的《2024年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形成呼应...

不是回归,而是重启:青少年复学困境透视

目前,青少年拒绝上学现象已从边缘走入公众视野,成为亟待关注的家庭困扰、教育挑战及社会难题。学校出勤困难,通常指中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勤的情况;而复学难,则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请假或休学后,重返校园时面临的心理、学业、社交等多重挑战的状况。部分拒学青少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与干预后,有意愿回到学校学习,并尝试适应校园生活。然而,对许多青少年来说,复学并非简单的“回归校园”,而是一条漫...

从“心”出发,为孩子破解休学困境

一位成绩不错的重点中学学生跟随父母到我们机构寻求帮助。他诉说:“之前排在我后面的近百个同学都休学、转学了,我就成了年级最后几名。”这让他压力很大,因此想“跟风”休学。近年来,许多孩子因学业压力、校园环境、家庭关系或心理健康问题被迫休学,而重返校园时又面临重重阻碍,复学之路充满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复学?本文基于近30年的青少年研究与近3万例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展开探讨,旨在为休学孩子提供一...

托住休学孩子,发挥“1+1+1+1>4”支持合力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身心健康问题休学现象多发,其复学之路亦充满挑战,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及社会机构协同发力,构建科学的支持体系。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四方如何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携手织就托住休学孩子的守护网。蒋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何丽,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拒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福军,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

以“村庄”之力护航青少年复学之路

当前,青少年休学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休学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身体不适、情绪障碍、家庭矛盾、学业受挫、社交问题等。这些青少年在休学期间,往往经历身心上的巨大变化,脱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当他们试图重新回到校园时,常面临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2024年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示,受调查对象中,情绪障碍青少年群体中53.85%曾经历休学,首次休学平均年龄低至13.7...

四方协同,助力“灰色地带学生”重返校园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特别提出要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多部门联动和校家社协同育人功效,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大短板和弱项,就是关于“灰色地带学生”的休学管理和复学支持工作。我们把因心理问题...

生态共育,滋养拒学孩子健康成长

青少年拒学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医疗系统共同探索有效的循证干预方案。为回应这一重大社会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于2024年9月启动“冬芽计划”,通过行动研究架设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桥梁,实现理论探索与干预实践的深度融合。项目以“冬芽”为名,象征着困境中孕育的生命力——每个青少年内心都蕴藏着蓬勃的成长潜能,而这份潜能的绽放,需要家校医社协同构建培育生态。正如寒冬中...

关注休学孩子“作为人的处境”

一出学社开展对外活动“GAP奇遇记”休学常常被比作“脱轨”。对此,北京一出学社社长任竹晞却坚持:“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有千万种,成长不必顺着哪一条‘轨道’,而是可以选择无数的‘列车’。休学无非是走下其中一辆车,复学不是为了回到‘轨道’上去,而是能够勇敢、自信地选择乘坐哪一班‘列车’。”一出学社是专为厌学、休学孩子创办的教育机构。6年来,学社140平方米的教学空间里,任竹晞与她的教育团队已经成功陪伴15...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系统推进全域优学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资源均衡到质量跃升,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是浙江建设教育强省的核心命题。如何以系统性举措绘就省内“全域优学”图景?就相关实践和规划,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教育家》:“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浙江加快教育强省建设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针对该任务有哪些具体部署?陈春雷:2025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新时代浙江省基础教...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教育家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