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2025年7月第7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纵横 2025年7月第7期

纵横 (2025年7月第7期)

刊期:月刊

《纵横》杂志是全国第一份集中发表回忆录的期刊,也是全国政协惟一一份综合性文史期刊,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以“存史、资政、育人”为宗旨;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野,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人生社会百态。先后入选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和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创刊2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纵横》杂志的发展,历年来先后有江泽民、李瑞环、叶剑英、邓颖超、李先念、杨尚昆等领导同志为《纵横》或《纵横》杂志举办的活动题词。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与水结缘:从缺水的童年到智慧治水

2025年,黄绵松在水业论坛发言到目前为止,我从事水务相关工作已有20余年。我的故事始于宁夏那片干旱的土地,成长于对水资源的渴望与追寻之中。从童年时对缺水生活的深刻记忆,到如今投身水务事业,我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紧密相连。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见证了家乡因缺水而面临的种种困境,也亲历了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到系统性治水的转变。这一路,有挑战,有突破,更有无数难忘的瞬间。缺水的童年:初心的萌芽我从小在宁夏长...

武工队员协助新四军抗日纪事

抗战老兵李道才我出生于1923年10月,少年时随父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冲田村逃难落户到淮安市涟水县一个叫竹园的村庄(现为涟水县梁岔镇胜利村),成人后投身抗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民兵小队长、区武工队长等职,配合新四军打击日伪,参加了陈老庄战斗、高杨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我参加了涟水战役,受到部队奖励。新中国成立后,我在涟水、泗阳等地工作,1987年离休。值此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为缅怀...

抗战中留有“毛泽东题”落款的报刊

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毛泽东三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的佳话广为人知。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他题写的报纸刊头多达百种,题写的杂志刊名也有70幅左右。我作为报刊收藏爱好者,手中珍藏抗日战争时期留有“毛泽东题”落款的3种珍稀报刊。这些报刊是传播党的声音、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全民抗战的有力武器,也为我们研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宝贵资料。《红色中华》:烽火中的红色号角这张《红...

车轮中的抗战史

80年前那场用血与火淬炼的胜利,是刻入人类历史的不朽丰碑。回望烽火连天的岁月,交通战线不仅是钢铁洪流奔涌的动脉,更是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脐带。通过滇缅公路将粮食、子弹、战略物资送往前线,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以钢铁之躯铸就生命通道,用断桥残路书写不屈史诗,其功勋早已超越运输本身,化作穿透历史迷雾的精神火炬。2025年6月,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以交通抗战为主题,将尘封许久的照片重新展示,点亮了那段被硝烟尘...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在中国共产党104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文献编译工作者坚守信仰、默默奉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本期开始,特别刊载四位曾(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家本人或后人的口述文章,以此表达我们对一代代“播火者”的深深敬意。口述文章均选自由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央编译局荣获“资深翻译家”称号的部分老同志合影(一排左三为齐淑文)1927年,我的妈妈齐淑文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我的外祖父是一位中学教师,外祖母是一位缠足的家庭妇女。外祖父到青岛市的中学教书后,一家人从即墨县搬到了青岛市。中学毕业后,妈妈考上了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医学院。读了一年医学专业后,妈妈转到南京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成为外语系的学生。妈妈的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4...

薛其坤:追求极致的背后是勤奋

薛其坤薛其坤,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荣获2...

学者本色 桑榆耀光

彭运鹗在进行国际交流2025年2月7日是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是我十分尊敬的清华老校友、经济学家彭运鹗教授94岁的生日,我按照惯例打电话向他致以晚辈后学的良好祝愿。放下电话,过去多年与彭教授交往的一幕幕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特别是我曾几次当面对他进行深入采访,关于他的独特经历和人生传奇深深地感染了我。不同寻常的求学经历1931年2月,彭运鹗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彭先捷(1902—198...

从教育走向经济 为抗战募来巨资

从教育到经济、社会、政治父亲黄炎培(1878—1965)88年的人生,涉猎广泛,从教育、社会又走向经济、政治。黄炎培涉足最早的是教育。他少年失父母,“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自己生活窘迫的同时,目睹底层群众生活惨状,从而坚定认为,许多不幸究其根源在于没有文化。1901年,黄炎培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从此决定走教育救国之路。1902年寒冬之夜,24岁的他偕好友搭乘长江火轮来到南京,奏请两江总督张之...

从山东走出的“苦禅大师”

李苦禅(1899—1983)2024年4月29日,“赤子雄鹰·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艺术展”在山东济南市美术馆举办,这是济南市美术馆开馆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李苦禅艺术展。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清华大学教授、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担任“苦禅大课堂”的主讲人。他通过幽默而精彩的讲授,与大家分享一代大写意书画宗师的艺术人生和感人故事。众所周知,李苦禅的大写意花鸟画享誉世界,人民...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纵横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