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2025年7月第7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中国远程教育 2025年7月第7期

中国远程教育 (2025年7月第7期)

刊期:月刊

《中国远程教育》(半月刊)是主要面向广大开放和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服务于正在形成的我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中央级刊物,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远程教育》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展示国内外开放和远程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开放和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小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服务;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服务。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重塑全球教育知识生产新格局:大语言模型与本土知识突围的新可能

摘 要:全球教育知识生产长期呈现不平等的国际格局,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发达国家及强势语言在国际学界文章发表数量、文章被引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后者则体现在西方研究范式及理论在研究运用中处于垄断地位,这种不平等的教育知识生产分工掩盖了本土教育知识的多样性。其中也反映了语言本身所带有的权力结构,也正是这一权力结构使得全球南方的教育知识生产者不得不迎合强势语言及话语,并因此损耗了母语表...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逻辑的转向与教育应对

摘 要:人工智能推动知识生产从传统的“归纳—演绎”模式向数据驱动与算法生成模式转型,深刻改变了知识的生成、组织与验证方式,同时重塑了主体认知与应用逻辑。这一变革提升了知识的动态性与关联性,但也带来了可靠性、伦理规范和公平性等新挑战。教育系统需顺应这一趋势,从静态知识传授转向动态能力培养,推动人机协同教学,提升算法透明度与数据隐私保护,以缓解技术应用中的不平等风险。为实现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

群智涌现:互联网推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历史趋势

摘 要:知识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唯物史观来看,物质技术发展是知识生产演进的基本动因。为此,本研究以技术社会形态的变迁为分析线索,以媒介技术和工业革命为主要标志,系统梳理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历史脉络,剖析了信息时代知识生产的新现象,揭示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历史趋势是从个体涌现转变为群智涌现。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剖析了群智涌现的...

再构学习:数字化转型给教育带来的根本性变革

摘 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教育在服务学习的价值驱动下,通过对数字技术升级利用,以技术赋能教育并形塑新教育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蕴含了以问题驱动与需求驱动同向并进推进转型工作,以技术融入和数据赋能双向对接形塑转型基础,以数字技术服务学习者学习建构转型重心,以及以组织和文化同步变革形成转型保障等行动隐喻,需要超越通过“资源—教学—教师”改变“再现知识”载体、突破“质量—公平—创新”更新“再现知识”认知、...

数字弱者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及实现路径

摘 要:教育数字化进程对数字弱者受教育权的实现带来挑战。在教育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环节,内嵌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与数字技术特性,共同限制数字弱者受教育权的实现,既降低数字弱者参与教育数字化进程的能力,又生成新的歧视与规训效应。受教育权是一项由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秩序”的双重属性。现阶段,需结合教育数字化的阶段特征,以数字弱者在教育平等与教育自由方面的诉求为导向,落实国家对...

数字化进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历史溯源、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 要:我国正处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实施的关键叠加时期,数字化进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具有政治、战略和育人三重价值属性。本研究立足历史场域,系统阐释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缘起与技术演进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深度访谈调研发现,数字化进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现实困境:理论建构上,技术环境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改进模型鲜少;内容诠释上,贯通教学全过程的...

人工智能技术反噬教育公平现象及其矫正

摘 要: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对多“师—生”关系,难以为处境不利学生带来最佳增值发展,不利于弥合教育差距。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场域增添了新的主体,且有望通过自适应学习模型为学习者提供精准反馈,赋能高质量个性化学习过程,从而突破学习者先赋因素和学情基础差异的影响,提升后致因素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但这一预期影响路径的实现有赖于“师—生—机”三主体的充分均衡发展。从...

“区块链+块数据”赋能大学共同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摘 要:有效治理是现代大学共同治理所追求的目标。在信息时代,大学共同治理存在“数据孤岛”、治理主体间信任不足等问题。“区块链+块数据”是两者在技术架构、理念内核方面互为支撑,呈现出一种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彼此连接、开放共享的结构,与大学共同治理结构存在相似性,并在实践层面具有相融性。“区块链+块数据”有助于从信息技术层面解决大学数据共享的难题,将大学不同治理主体、部门或机构的职责“上链”,共同...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中国远程教育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