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2025年7月第7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曲艺 2025年7月第7期

曲艺 (2025年7月第7期)

刊期:月刊

《曲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曲艺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为繁荣曲艺创作,发现和培养曲艺人才,促进中外说唱艺术交流作出贡献。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曲艺出海展华彩 交流互鉴谱新章

5月,上海评弹团携“江南雅韵醉春风”文化交流项目横跨太平洋,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亚特兰大4城展开文化交流活动,唱响吴侬软语的东方曲韵;6月,“中华曲艺海外行”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交流访问,艺术家们尽展南北曲艺之妙、说学逗唱之能,受到海外观众的欢迎。活动的成功举办如同一曲跨越山海的文化交响,在异国他乡激荡出动人的回响,不仅鲜活彰显了曲艺艺术魅力,更承载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

荷花谣(河南坠子)

夏日里来,艳阳高照正当空,清亮亮,湖面水上有凉亭。倚栏临窗执小扇,一阵阵,幽香飘渺伴轻风。炎夏清香来何处?骄阳下、碧水中,莲叶绿、金鱼红,荷花绽放立盈盈。荷花啊,淤泥不染高洁性,烈日不衰侠义风。美丽优雅无俗艳,温柔仁爱有深情。到晚来,荷塘月色多幽静,清晨时,映日荷花别样红。满华夏,一枝独秀贯今古,总赞叹、常吟诵,荷香莲韵总传承,诗中画中人心中。

多维视域下曲艺的哲学思考与文化表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谱系中,曲艺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功能,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曲艺绝非仅具娱乐属性的表演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与哲学思辨的具象化载体。它以说唱为媒介,将绵延千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巧妙熔铸于声腔韵律与叙事演绎之中,构建起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意系统。长期以来,学界与社会大众对曲艺的研究与关注,多聚焦于创作表演、艺术流派等具象层面,而对其蕴含的哲学内核与文化...

寓理于笑

相声,是诞生于清末的北京,以普通话为载体表演的,以喜剧性审美范畴为特点的综合性曲艺曲种。①相声自身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又将历史纵向上的喜剧传统、喜剧形式、喜剧元素,与同时诞生发展的横向喜剧形式甚至所有表演形式,都像磁石一般吸附于自身的喜剧性表现之上。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充实自身,用以表现喜剧情采。其产生、确立、发展过程中,始终呈现一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动态。那么,相声仅仅是“逗乐”的“欢喜虫”吗?当...

扬州曲艺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彭吉象在《艺术概论》①中提到:“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双峰并峙,并非风马牛不相及。曲艺作品,往往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扬州曲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承载着扬州人朴素的哲思和情感,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扬州曲艺的渊源,可追溯至两千年前。1979年3月,在扬州出土的西汉墓中,出土了两个说书俑...

诗意化的知行思辨

曲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具备独特价值,对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的梳理、解读、诠释,是一个大胆尝试与有益探索。与其说自己荣幸参与了《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一书的编著,不如说它赐予笔者一次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曲艺前贤、学术成果的谦恭、真诚、系统地学习的机会更为准确和恰当。中国的艺术之美,除了景物、情感之外,始终强调哲理之美,即说出一个不得令人坚信不疑的道理,以凸显其“理境”的品质。艺...

总结与展望:中央苏区曲艺文献研究的现实成就与未来实践

中央苏区时期,干部、战士、革命群众为配合政治军事斗争、鼓舞参战热情,共同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包括歌舞、戏剧、戏曲、舞蹈、曲艺在内的文艺节目,其中,曲艺作为中央苏区文艺活动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化作了中央苏区革命军民骨肉相连的集体生活形式。曲艺演出队伍既有剧团剧社,也有群众参与其中的业余组织,所表演的曲艺节目则包括少量传统曲艺节目和大量新编曲艺即红色曲艺节目。红色曲艺是中国现代曲艺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重要组...

黄土地上的说唱纹路

2025年6月,山西省曲协在大同举办全省优秀曲艺作品展演活动。根据活动的计划,4月省曲协组织了11市选报曲艺作品的初选工作。在省曲协柴京海主席的组织和带领下,组成观摩小组,包括省曲协驻会秘书长魏曦明、山西省艺术研究院戏剧曲艺研究所所长李成丽、省曲协干事郭靖,以及笔者,一行人9天走遍山西各地,旨在为5月的初评与6月的终评打下好的基础。观摩小组一路上不停地看作品展演,从晋北到晋南,在11个地市观摩了一...

《东渡》出海:以匠心筑就中日文化交流新范式

中日说唱组曲《东渡》-这部由中日艺术家联袂打造的曲艺明珠,是一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化、跨语言、跨曲种的舞台力作,在首轮巡演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它不仅实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更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交流范式,在两国观众心中激荡起超越语言的文化共鸣,让千年文脉转化为直抵人心的当代情感对话。黄泗浦遗址旁的创演座谈会上,主创团队首次完整呈现了创作中的文化解码历程:从艺术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到审美体验的深...

评弹守正,艺脉传承:叙论周良先生对评弹艺术之贡献

周良(1926-2025),原名濮良汉,江苏海门人,著名曲艺活动家、苏州评弹理论家。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1949年随解放军南下,先后在苏州市委办公室、文化局等单位工作。1957年起,周良先生投身文艺事业,历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评弹研究会干事长,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曲艺志》副主编,中国说唱学会副会长等职。他长期致力于评弹艺术的研...

江南雅韵醉春风

2025年春夏之交,在联合国成立8 0周年的历史时刻,上海评弹团携“江南雅韵醉春风”文化交流项目横跨太平洋,在美国南部的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亚特兰大4城展开为期17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联合国总部恢宏的大厅里、在纽约大学的青年学子面前,柔美坚韧的中国江南文化,与西方观众产生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共鸣。此次文化交流阵容堪称江南曲艺的“梦之队”,汇聚了上海评弹团8位一级演员,既有高博文、吴新伯、姜啸博等名...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保护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重要见证者,非遗更多的是从其产生、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为人民和民族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作用。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前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推动中华文明深化发展的基础。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诸多的艺术门...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曲艺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