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险2025年7月第4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户外探险 2025年7月第4期

户外探险 (2025年7月第4期)

刊期:双月刊

《户外探险》是一本倡导贴近自然、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新生活杂志,内容以户外活动、自助旅行和登山探险三部分为主。也是国内第一本以介绍户外休闲生活为主的实用指南杂志。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知险而行,于边界处见自由

如今,我们在户外的多种形态下追逐着自由、挑战和探索,不断拓宽自身和运动的边界,但安全与风险始终相伴。本期杂志以“边界感”为切入点,探讨户外安全与事故这一重要的话题。面对自然中复杂多变的环境,许多户外事故源于对风险的低估与对自身能力的高估以及侥幸心理作祟,将自己置身险地。边界感在户外运动中既是挖掘自身潜能,了解自我的过程,又是不可随意逾越的雷池。我们应如何在挑战极限与坚守边界感之间寻得平衡?答案或许...

视界

这是从C2到达C1营地的最大最深的一个冰裂缝,也是我从C2营地全程滑行到C1 最危险的一个区域,此时因为雪和冰川的融化,雪路比攀登时融化缩窄了一半多,刚刚够两个雪板并排通行,所以我挂好了路绳,慢慢滑行并顺利通过,顺利到达C1营地。登滑者:张京 图片提供:张京这张照片是在珠峰第一次拉练时,从C2营地上方洛子壁冰壁的下方开始珠峰的第一次滑雪尝试,那天正好下了非常大的雪,但是整个路线并不是很好滑...

山里人徐老幺

徐老幺是第一个爬上双桥沟“山尖尖”的本地人。“这家伙仿佛就是为了岩石而生的。”跟他一起登过山的人都领教过他惊人的攀登天赋和能力。李红学、严冬冬、柳志雄,这些中国自由攀登史上的传奇,与他并肩攀过峰、摔过绳。经历与他们的生死离别,成了他半生风雪里的断章。如今,年过半百的徐老幺已经不怎么登山了,他把登山公司交给了子女打理,搬到了200公里外的成都居住。尽管如此,他却说更习惯做一个“山里人”。6岁起,他就...

佐佐木欢喜面具下的重启人生

人在少年时,总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试想16岁的你,在班级里永远是讨人喜欢的开心果,课堂之外又是网球界的未来之星,那时的你无比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羽翼丰满,展翅高飞。但那原本属于你的“明天”,突然之间被一场车祸彻底改写了。此时的你,还能重新站起来吗?▲ 佐佐木在上海GOAT 攀岩馆欢喜神的AB面第一次见佐佐木,是在2024年福冈炎热的夏天,一次机缘巧合。某日和日本知名攀岩选手绪方良行随口提到,后面几...

年轻人的山野:“解药”失灵之后

自2022年以来,徒步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迅速蹿红,大家怀揣着各式各样的理由踏入山野,山野也平等地治愈着每一个人。几年后,这份“解药”开始显露其局限,那些曾身处其中的年轻人们,也在经历短暂的治愈与随后的困惑后,在与自我和世界的互动中,定义着属于自己的“何去何从”。涌向山野在北京徒步者俱乐部老徐的观察里,尽管徒步热潮较疫情后高峰有所回落,但市场仍处在稳中上升阶段,年轻人转向山野的深层动因,首要便是“解...

火遍全球的DeepSeek怎么理解中国户外?

为了一个DeepSeek选题准备了好久,主要原因是,它太太太太太容易崩了。作为户外媒体,我们真的很感兴趣它能给户外带来些什么?所以,从行业、装备、现象不同角度,我们问了DeepSeek 一些尖锐的问题,结果有干货,有真诚,也有扎心。一起来看看它的回答!除了网络上的内容数据资源整合外,我们发现DeepSeek真的有点东西。除了会说人话以外,它甚至还金句频出。当然,看完以后,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例如...

成为全职户外博主之后

在如今的算法机制的捕捉下,即使你只是短暂浏览了一条户外图文或视频内容,也大概率会在之后收到各式各样的相关推荐。可能是雪山海子的风光大片,或者是标记着小众胜地的路线推荐以及看起来充满活力、毫无班味的人在镜头前滔滔不绝。更何况,户外很热本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投身其中产出海量内容的人数也节节攀高。随着自由职业在过去几年成了社交媒体上最具热度的标签,户外博主似乎是其中最潇洒的存在。对绝大多数穿梭在钢筋水泥...

独家对话:8万救援费背后的冬季鳌太救援

自2月17日20时左右,秦岭牛马队队员“十年”(户外ID)身处齐腰的雪窝,呼啸的山风裹着队长的嘶吼撞进耳膜:“孙亮找到了,活的!”这是自2月16日凌晨沙沟峡分队进山以来,第一次与指挥部联系上。电话那头传来指令:“请立即下撤。”此刻,被冰甲包裹的背包和冲锋衣像生铁般沉重——连夜进山时沾的雪水已冻结成铠甲状外壳。十年试图弯曲手指,却发现连抓握登山杖的动作都变得困难,3天前那个雪夜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

鳌太18岁幸存者的生死10昼夜

获救那晚,孙亮躺在病床上,猛地蜷缩起身子——又一次被坠落感惊醒,双手紧紧攥住被角,冷汗浸透后背。睁开眼,日夜思念的家人正守候床前,将他从那令人窒息的记忆中拉回现实。自失联的第五天起,孙亮仿佛被命运推入绝境:补给仅剩一管牙膏,脚步愈发沉重,死神如影随形。唯有夜深人静时,脑海中短暂浮现与家人围坐的画面,那是支撑他走下去的最后精神寄托。从鳌太线劫后余生,孙亮形容这一切“就像是一场噩梦”。下山后,孙亮修改...

亲历与复盘一次重大攀岩事故和救援

事故前状态2025年5月间,四名攀岩者(包括我),两两搭档在一野外岩场攀岩。该岩场位于一景区内,其中可以通车的简易路面无法到达岩壁下。从通车路尽头还需在石块铺装的步行路走10分钟,此后,再在草木丛生的崎岖山路上走30~40米,才能到达岩壁下方。2A在B保护下爬一条5.10a线路,A在顶绳尝试后,准备“红”线;C在D保护下,刚刚顶绳完成一条5.10b线路,该线路紧挨着A、B 攀的5.10a线。C与D...

超过10年的中国越野赛事比你想象的还多?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里,有这么一条绵延100英里(168公里)的小径。它是由数百年来当地印第安人的迁徙线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的矿道、游骑兵的巡逻小径组成。上世纪70年代,这条小径被设计为一场骑马百英里耐力赛。1974年,美国人戈迪·安斯利(Gordy Ainsleigh)在两次完成西部骑马百英里赛(Western State Trail Ride)之后,问他的朋友:“你说我能不能不依靠...

走出格子间,他们用10年登顶日乌且

2024年是中国自由攀登的厚积薄发之年。5月,川西春雪尚厚的时候,遥远的喜马拉雅山脉早早拉开了攀登的序幕。整个夏秋季,从传统的川西到重新热闹起来的西藏,再到万里之外的欧洲和巴基斯坦,都活跃着中国攀登者的身影。在川西秋冬攀登季的末尾,社交媒体上突然流传出大量日乌且西壁上神秘光芒的照片,有人说是冰雪的反光,有人说是无人机,还有人说只是星星,大家不敢直说出心中那个大胆的猜想:自2018年刘兴登顶日乌且,...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户外探险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