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7月第7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7月第7期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7月第7期)

刊期:月刊

《中学历史教学》(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历史杂志,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 《中学历史教学》刊物一贯坚持反映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最新动态,贴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广大师生有着切实的帮助。本刊物经历了52周年的风雨坎坷,由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刊名,有陈旭麓吕思勉等众多历史大师为此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刊物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强化教师教育为优势,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进行密切结合,积极构建开放式、综合性的科研体系,是一本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刊物。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从彼特·塞夏斯有关“历史视角”的论述看学生历史思维的培育

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针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加拿大学者彼特·塞夏斯在其代表作《六大历史思维概念》中提出了六大历史思维能力,分别是“历史意义”“证据”“延续和变化”“因果关系”“历史视角”和“伦理维度”。[1]其中,“历史视角”(Historical Perspectives)在本书的序言中被称为“最具教育价值”的概念。对此,本文着重对本书中有关“历史...

聚焦学习目标的史料实证教学策略*

* 本文为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阈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一体化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GH22Y108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构成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和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其中“史料实证”注重认识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其...

言近指远 守约施博

教学难点指教学中有困难的地方,是教师不易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既可以是具体的知识点,又可以是理清线索的知识线,还可以是覆盖更广的知识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时要“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多种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1]因此,高中历史教...

基于重现历史真实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五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水平分层,其中史料实证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新课标定义“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笔者拟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在历史大概念的统摄下,将问题设置、史料解读、史料...

深度整合教材 培育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中最具学科特色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有关学业质量标准的规定中,将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4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对史事进行明确的时空定位;运用时间术语、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史事进行描述,理解事物之间的时空联系;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进行概括和说明;在具体的时空框...

直面争议、据史反驳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以史论证和论从史出是史料实证较为常见的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史料实证模式——据史反驳。据史反驳是史料实证的一种特殊模式。[2]它以史料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论证方式反驳或质疑原有观点,进而捍卫原有认知或形成新认知。对于这种模式,教师的关注度并不高。实际上,据史反驳的过程往往蕴含着丰富...

解图务确 释史求通

古人左图右史,不独考镜易明,且便于记览也。[1]可见历史与地图的结合古已有之,图像证史与图文互证亦肇始已久。历史地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地图种类丰富、选图严谨、考究细节,这反映了当下中学历史教育的新导向——增强学生国家版图意识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一、问题缘起笔者观摩一节新授课——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教师在谈...

问题引领下的高中历史复习课设计思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1]在高中历史学科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科学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

小图册 大运用

历史地图是用来表现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状态的内容,具有简单、形象的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发展演变进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和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出版分社联合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地图册》(以下简称“图册”),是教育部组织编者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编制配套使用的历史地图,紧密配合统编历史教科书,编排顺序与教科书一致,内容选择贴合教学,围绕教...

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历史教学设计思考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一)知识观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以社会情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协调自身行为以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环境的能力。[1]“它总是被情境化、境脉化了的,而非抽象的。 ”[2]同时,情境学习理论提出作为工具的概念性知识,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

历史人物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

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学的新方向。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新课标提及的诸多能力要求呢?新课标“学习提示”的版块中明确给到了思路——即“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项目式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产品并将作品展示为...

问题导向下的《汉代讲经图》研读

在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活动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汉代讲经图》,说说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并指出图中的“经”主要是何内容。笔者在使用此图时,本想一图多用,一是说明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二是作为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来使用。不料,在让学生猜测图中经书的载体是“册”还是“纸”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册,说明当时还没有改进造纸术,那我们可以...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