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2023年9月第9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文史知识 2023年9月第9期

文史知识 (2023年9月第9期)

刊期:月刊

《文史知识》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坚持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准确、生动、有用的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办刊宗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辽砖雕盘龙柱

辽砖雕盘龙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呼和浩特市辽丰州故城遗址万部华严经塔。现藏于昭君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一组五件。辽丰州故城遗址万部华严经塔,建于辽代的中晚期,因塔体表面涂有一层白垩土,俗称白塔,以“白塔耸光”而闻名,至今佛塔雄风犹存。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立柱装饰形式,它往往出现在一些较高等级的殿堂建筑环境中,并以华丽的视觉效果和生动...

考古所见渤海南岸地区的商代盐业

特别关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看商朝编者按:本期《文史知识》“特别关注”,是中华文明探源这个栏目的一部分,编辑部诚邀两位作者,分别讲述商王朝的盐业以及“司母戊鼎”命名的故事,请广大读者追随两位学者的脚步,揭开被考古尘埃遮盖着的历史真实。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由于产地的分散性,盐曾是古代社会最早进行交易的商品之一。古代中国甚至世界多个地区都将食盐视为一种国家控制的重要战略物资、赋税最...

为什么“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商代晚期的青铜大方鼎,因其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被称为后母戊鼎。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后母戊鼎腹部和四足饰兽面纹,双耳饰浮雕虎食人首,纹饰繁缛,体现了商代后期高等级贵族祭祀礼仪的隆重,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辉煌灿烂的历史。后母戊鼎系河南安阳村民在武官村挖地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何炼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深远的名篇(此处用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本。“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随风”一作“随君”)。唐玄宗天宝七载(748)春(李白此诗写作时间有天宝七载、八载、十载或十一载的不同观点,参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卷一二;安旗等笺注《李白全集编年笺注》、郁贤皓注评《李白全集注评》...

记景美文《马退山茅亭记》

《马退山茅亭记》是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六年后,为他从兄柳宽在邕州马退山建亭写的一篇记文。邕州在今天的广西南宁,唐朝时和湖南永州都属于荒蛮偏远之地。《大明一统志》卷八五“浔州府”载:“马退山,在府城北一十五里,状如马退。山旧有茅亭。”《马退山茅亭记》连标题在内只有二百三十六字,可是却把茅亭、山势、游者对钟秀之感,书写得 酣畅淋漓。何为钟灵毓秀,这是一句古语,指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也,亦省称“钟秀”。一般人...

辛弃疾词中的“剑”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豪放派词人,后世对其作评价极高,王士禛认为其“为词之变体”(王士禛撰,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齐鲁书社,2007,2477页),纪昀则称稼轩词“豪迈激越”(陈霆撰,陈景超注释《四库德清文丛·水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 017,4 81页),王国维称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王国维《人间词话》,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19页)。辛弃疾词意象丰富多样,“剑”意象最...

东晋爆棚式网红达人谢安

在网络发达、自媒体工具多如牛毛的时代,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网红达人。可在没有这些通讯工具的古代,闭塞落后的通讯手段一点也没有耽误像如今网红达人那样的明星冉冉升起。东晋名士谢安就是典型一例。不同时代的网红形成都源自所在时代的社会潮流的价值取向和好恶追求。而谢安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门阀士族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顶峰的时候。谢安成为网红人物,首先就得力于他作为世家大族的门阀社会地位。有一本坊间流传的《中华谢...

杜甫与高适的友谊

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即大历五年(770),在湖南长沙居住,继续交游写诗,也着手清理自存的文稿与友人赠诗。他翻到高适在蜀中赠诗《人日寄杜二拾遗》,感慨系之,追和一篇,题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且作“序”云:“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馀年,莫记存没,又六七年矣。老病怀旧,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郡王瑀,...

杞人何事忧天倾?

“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

人为什么拒绝吃?

从“不食”讨论饮食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先民们不论是采集渔猎还是火耕水耨,都只能勉强果腹,他们经常性地吃不饱甚至吃不上,何谈“不食”?只有在解决了“吃”的问题之后,“不食”的选择才有其深层意义。春秋时楚国发生政变,楚灵王仓皇出逃,新王下令“有敢饷王从王者,罪及三族”,灵王三日不食而饿死,类似的因外部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食物的不食,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同样与楚灵王有关,“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

独孤皇后病了,因为猫鬼?

《隋书》和《北史》都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巫蛊事件。隋文帝时,与独孤皇后同父异母的弟弟独孤陁,曾官拜延州刺史。但是坊间传闻这位刺史“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一族也向来有供奉猫鬼神的家族传统,还利用这只“猫鬼神”咒死了独孤陁的舅父郭沙罗。隋文帝对此虽则有所耳闻,却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日,太医巢元方在为独孤皇后诊病时,发现独孤皇后所患之症竟是“猫鬼疾”。隋文帝这才开始重视先前坊间关于独孤陁“蓄猫鬼”的传...

在苏州寻找苏东坡

苏州城中,有始建于唐代的定慧寺,寺中大雄宝殿前,两棵古银杏枝繁叶茂,每到深秋,一树金黄,寺僧颇知雅意,落叶旬月不扫,成就了姑苏一景。在苏州寻找苏东坡,一定要从这里出发。因为九百多年之前,那个名叫卓契顺的学佛者,就是从定慧寺启程,南下岭海,去寻找千里之外的苏东坡。一岭海传书那时的东坡,贬谪惠州,与远在江苏宜兴的诸子失去了联系。亲朋好友们忧其安危,四处托人打探。而东坡门人钱济明,时任苏州通判,也动用其...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文史知识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