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2023年7月第4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中国音乐 2023年7月第4期

中国音乐 (2023年7月第4期)

刊期:双月刊

《中国音乐》是一本约100页的音乐期刊,已有二十多年的出刊历史,这本期刊的内容非常广泛,每期文献约三十至四十篇,含中西乐、、世界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专业理论的介绍、研究、评价,每篇文章约为3200至8000字,虽然作品不长,但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知识性,并具深入浅出的可读性,对于学习中国音乐的研究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民族管弦乐队音响特征的定量化研究

摘 要:从系统构成的角度来看,管弦乐队实际上由信号发生、信号控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四个部分构成。文章对中西管弦乐队系统的各构成部分进行对应比较,分析导致二者音响特征形成差异的客观参数,并运用声学测量与分析方法,揭示民族管弦乐队主观听觉产生“尖、扁、杂、吵”感知的物理成因,由此形成民族管弦乐队音响特征定量化研究的结论。关键词:系统构成;兼容性;声学测量;起振瞬态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

简述民族管弦乐队声部构成及音响特征

摘 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吹管乐、弹拨乐、拉弦乐、打击乐声部的常规乐器配置以及乐器的基本音响特征。从乐器的声学性质着手,揭示了民族乐器所谓音响极富“个性”的缘由。验证了现有民族管弦乐队中部分配器法则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单一乐器在配器过程中的使用“宜忌”。关键词:民族乐器;音响特征;配器;频谱;声学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

“心茧”上歌唱

摘 要:被称为“万国津梁”的琉球·冲绳,在“地缘时刻”流转中不断成为新的地方,音乐亦在更迭的主体、情境和时空语境中流动生成新的形式与隐喻。20世纪90年代的冲绳民族主义氛围中出现了以三线为中心的节庆“三线日”,通过本部舞台的冲绳民谣展演和全球连线的琉球古典音乐共演联结起本土与海外的冲绳离散社群。在“去日常、符号化”的3月4日里,节庆表演者如同历史学家,查阅声音档案,选择历史记忆,以内向而生的“心...

红氍毹之外的印痕

摘 要:本文聚焦齐如山主持完成的珍贵乐器画轴原件,在与《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增订版)相关内容比较的基础上,从画作探微、内容爬梳、中英表述、文本阐释四个方面,探究其整体结构和历史价值,并基于氍毹之外的声音理念与文化自觉,进一步透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赓续。关键词:齐如山;乐器画轴;梅兰芳访美;文化自觉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23)04-...

摩尼教器乐丛考

摘 要:摩尼教在3世纪创教于波斯,在中古时期活跃于丝绸之路。文章以德国收藏的出土于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摩尼教中古伊朗语写本和西域图像资料为核心,考察摩尼教的代表性乐器;并以这批资料为切入点,借助其提供的音韵学证据,结合考古学、语言学相关成果,厘清细节,探讨丝绸之路上乐器的东西交流。关键词:摩尼教;乐器;波斯;帕提亚中图分类号:J60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

鄂东北民歌的体裁、音调及地理分布

摘 要:文章以杨匡民先生的湖北民歌色彩区研究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鄂东北民歌的体裁、音调进行了形态研究。同时,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体裁、音调的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表达,以探求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关键词:鄂东北民歌;体裁;音调;地理分布;定量分析;自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

研读文献资料  分析音乐本体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考证和音乐本体对比分析方法,剖析京韵大鼓曲目《迎春曲》,旨在阐明音乐学(曲艺音乐分析)的教学方法,既强调“口述史”等文献研读的必要性,同时倡导音乐本体分析不可或缺,应实现研读与分析并重。以此为例,进而粗浅探讨如何在音乐院校深入开展“曲艺音乐”课程思政的素材与路径研究的问题。关键词:京韵大鼓;骆玉笙;迎春曲;音乐学教学法;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J644 文献标识码:A ...

楚国十二律名的结构生成逻辑与其律制隐含

摘 要:六定六浊的楚国十二律名与六律六吕的周王室十二律名一样,是一种将三分损一、益一交替进行而形成的四五度相生序,按损益二分方式,分成定浊两个六律组的结构样式。这定浊两组律名拥有同一个由连续大二度构成的六律形态,使用的又是相同的6个楚国名词,可知其六律既有六定律之能指,更有分定浊的六律之所指,这是先秦“六律”一词存在具象音高与抽象概念这两层意指的实例。由于特定的音程进行必然生于特定的音律关系计算...

李文利《大乐律吕元声》考略

摘 要:明弘治间李文利著《大乐律吕元声》,始刻于嘉靖三年(1524年),重刊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今存多种刊本及钞本,是著以《吕氏春秋》为本,取黄钟长三寸九分说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迥异于朱熹、蔡元定的乐律学体系。书中重序五声清浊,援易入乐,变更三分损益法,改革候气术,种种“异说”引领了明中后期乐学疑古思潮。俟后黄积庆、王邦直、瞿九思等人皆从之,与韩邦奇、王廷相等关学一脉所承黄钟九寸说分庭抗礼...

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的形态论

摘 要:本文立足现代学科意义上的“音乐批评”,面向古代历史文献,将漫长历史流传下来的“经、论、说、志、辩、铭、记、赋、表、判、诗、词、序、传”等文体的音乐批评文本,分门别类作出学理解读与诠释批评。本文认为:虽然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实践的文本样态是丰富多彩的,但从其源头看,还是对中国古代业已成熟、定型的音乐批评文本体系的承袭与赓续。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批评;文体;形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

周代礼乐表演与乐教教化的融通

摘 要:礼乐表演是周代乐教的重要教化方式。一方面,礼乐表演造型容纳了体态仪容、言辞声音、服色、数量等,实现了行为举止、精神传达、意识抒发的统一,对道德的外在表现进行生动传达。另一方面,礼乐表演环节、表演文本常与仪式主题、主体行为、主体身份相对应,显示出较强的程式性与差异性,对道德内涵进行集中诠释。礼乐表演之所以能成为周代乐教的教化方式,是因为礼乐表演具有化抽象观念为具象形式、融情于礼的张力,且周...

俄罗斯歌剧《官员之子》中的晚清中国形象考察

摘 要:从外国音乐作品中观察域外中国形象的建构,是一个鲜受重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官员之子》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中国题材歌剧的代表作,在早期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史中具有特殊意义。这部歌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素材、角色和舞台效果等方面对中国元素的吸收化用。歌剧中呈现的晚清中国形象是“他者眼光”中的异国形象,反映了创作者对中国的理解和建构,再现了彼时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集体想象。关键词:俄罗斯歌剧;《官员...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中国音乐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