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美术2024年5月第5期-期刊
当前位置:期刊 >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5月第5期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5月第5期)

刊期:月刊

《中国中小学美术》的办刊宗旨是:为美术教育事业服务,为美术教师着想,做老师们的良师益友。刊登的文章一方面是由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在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基层美术老师的在不断探索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兼顾欣赏性和实践性。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国中小学美术》的过程中既体会其中的愉悦,又得到启发,增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中国中小学美术》拟从2008年起开始建立“中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基地”,建立基地的目的在于让美术课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欢乐,更加增长孩子们对美术课堂和美术课外活动的兴趣;让孩子

关注公众号或下
载APP到手机阅读

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编者按单元教学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开展的具有学科特点的、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完整而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下的重要实践,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构建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系统、深入,并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性思维。本期专题聚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展现了基于新教材的美术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以学生...

任务与问题引领,能力在过程中形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聚焦核心素养,围绕着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而任务驱动方式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围绕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逐步提升运用美术知识、技能或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艺术核心素养。同时,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特别倡导建构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探究...

任务前置驱动下的单元课程构建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落地,美术新教材也即将走进课堂。教材页数和容量是有限的,照本宣科无疑不可取。如何精准把握新课标、更加灵活地使用新教材,成为当下教师们需要直面的问题。新教材皆以单元的形式组建学习内容,意图为教师厘清整体的教学思路,同时,这也是将新课标所提倡的单元式、项目式教学践行落实。在单元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采用任务前置的方式,将单元任务置于学习情...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摘要 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计“家乡印象”大单元教学,充分考虑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适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厘清大单元与学习任务群的关系。遵循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规律,提炼大观念,将大观念转化为基本问题,以问题为内核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选择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开发针对性评价工具,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深度结合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践,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

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美术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逐步面世,标志着新时代的美术课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教学理念,设计美术课堂。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如何实现从传统美术课堂到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堂的完美转变成为很多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大单元教学带来的挑战,角色嬗变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将就自己参与编写...

小学漫画课堂评价“四步曲”:“鱼渔愉余”

摘要 小学美术教材里的漫画内容深受中低学段学生们的喜爱。然而,通过漫画教学过程中的调研与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作品在漫画语言和表现效果上存在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方法,从课堂评价着手,激发课堂活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创新性地提出“鱼渔愉余”作为小学漫画课堂评价的“四步曲”。这一评价体系旨在明确漫画学习的目标,并通过具体的评价策略有效...

自然、社会、美育

摘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探索本土自然、社会资源在校本美育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开发以区域文化为特色的初中美术跨学科游戏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文化沉浸和情境体验中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关键词 生态艺术 项目式学习 初中美术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美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本研究将生态美育纳入美术课程,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底蕴...

《美术鉴赏》建筑主题单元教学规划与实施

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与其他美术门类相比,建筑艺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最紧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以下简称“《美术鉴赏》”),在建筑单元的编写中,“既强调了建筑的精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又突出了其艺术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1]。《美术鉴赏》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由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主题二“...

在赏、探、摹、创、评中提高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致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强调学科实践和内容整合,为深入推进艺术课程改革,构建新时代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顶层设计。艺术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部分,它为一线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强调“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

以目标为导向,以示范促创意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明确的目标或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课程教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学习任务,发掘与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

“大美之江”美术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在西湖区的上泗、双浦等之江板块,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均衡问题,包括美术教学质量欠佳、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以及美术课程内容缺乏特色等。这些问题表现为二元结构明显,课程泛化,缺乏针对性。为应对这些挑战,西湖区美术教研团队坚持问题导向,以构建之江板块美术特色课程“大美之江”为靶向,通过实施借资用资、借力发力、借势趁势等一系列联动策略,借助名校、名师、名馆等资源,开发具有美术学科特质,尤其是具有当地...

美育浸润,我们先行

摘要 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是为学校师生营造充满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师生愉悦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本文通过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美育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总结、反思普通中学如何通过改变环境进行美育浸润,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关键词 美育浸润 学校美育 环境育人面对美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理念、意识、策略和决心四个方面...

点击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中国中小学美术

使用微信扫码阅读

往期

特别提示:

使用机构提供的通用账号和密码 或所在机构下的个人读者证号登录